2025全球雙年展清單

2025年全球雙年展,從赫爾辛基的海洋島嶼,到柏林的政治現場,再到首爾的召喚,城市以不同的視角回應我們的時代。它們是展覽,是對話的地方,邀請你親身踏上藝術與城市交織的旅程。
█▒ 雙年展是什麼?
「雙年展」(Biennale)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展示各類當代藝術,包括視覺藝術、建築、電影、舞蹈、音樂及戲劇等領域。
該術語源於義大利語「biennial」(每兩年),並由1895年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普及,成為全球類似展覽的典範,促進文化交流並突顯藝術界的新興趨勢。
延伸閱讀:當代藝術的地標: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大雙年展
「如有跨年度的雙年展,皆以雙年展之標題為主」
█▒ 赫爾辛基雙年展(Helsinki Biennial 2025)

照片整理自:赫爾辛基官網、粉絲專頁
主題:Shelter: Below and Beyond, Becoming and Belonging,聚焦「庇護、歸屬與共存」議題,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
策展理念:
- 藝術能提供心靈上的安慰與庇護。
- 焦點從人類轉向「自然」:如動物、植物、水、昆蟲與礦物。
特色:凸顯芬蘭赫爾辛基作為「海洋城市」的身份,連結藝術、自然與都市生活。赫爾辛基雙年展強調留下「長久的藝術遺產」。過往案例:2021年與2023年已有多件作品永久安裝於城市公共空間。
2025 年新遺產:Sara Bjarland《Stranding》、Gunzi Holmström《From the Dark into the Great Blue Yonder》
展覽介紹:37位藝術家與團體,來自30種文化,總共57件作品。
形式:混合媒體、陶瓷裝置、聲音雕塑、結合傳統工藝的創作。
地點:Vallisaari Island、Esplanade Park、赫爾辛基藝術博物館(HAM,需購票參觀,但有免費日)
展期:2025/6/8-2025/9/21

照片整理自:赫爾辛基官網、粉絲專頁
地址與交通:
- Vallisaari Island:從市中心 Market Square 搭渡船前往
- Esplanade Park:位於中央車站與市場廣場之間,步行即可達
資料來源:Helsinki Biennial 2025 opens to the public on Sunday 8 June - HAM、Helsinki Biennial 2025: art meets nature in the heart of the city、Front page - Helsinki Biennial
█▒ 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13th Berlin Biennale for Contemporary Art)

照片整理自:Berlin Biennale 官網、FB、IG
主題:延續的逃逸(Passing the fugitive on),聚焦藝術在政治動盪時代的可能性。
展期:2025/6/14-2025/9/14
地址與交通:集中於柏林市中心場域,可徒步串連參觀
門票資訊:一般16歐元,優惠票8歐元。
特色:主辦方刻意不公開參展名單,避免觀眾先入為主,希望大家單純面對作品本身。
社會關懷:關注印度、緬甸等地的壓迫現象,並將討論延伸到「全球的國家暴力與壓迫經驗」。
非商業取向:保持實驗性與獨立性,不以市場價值為導向。
展覽遍布柏林多個地點,讓觀眾同時感受城市氛圍:
- 漢堡火車站:當代藝術國家畫廊 (Hamburger Bahnhof)
- KW 當代藝術學院 (KW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Art)
- 索菲恩瑟勒劇院 (Sophiensæle)
- 前法院大樓 (Moabit區萊爾特大街)
特別的是前法院大樓首次成為展場,呼應法律、權力與藝術的對話。
首辦時間:1996年,靈感來自威尼斯雙年展,但帶有柏林特色。
影響力:是新興藝術家走向國際的重要平台。
議題關注:政治、身份、環境等,成為反思與批判的空間。
資料來源:13th Berlin Biennale for Contemporary Art、Opening of the 13th Berlin Biennale for Contemporary Art、Preview of 13th Berlin Biennale、Berlin Biennale for Contemporary Art 2025 | visitBerlin.de
█▒ 亞洲藝術雙年展(2024 Asian Art Biennial)

照片整理自:亞洲藝術雙年展 Asian Art Biennial官網、FB
主題:以「屏息(How to Hold Your Breath)」為隱喻,討論在不安世界中如何透過藝術培養希望、連結與抵抗。
地點:台中國立美術館(NTMoFA)
展期:2024/11/16-2025/3/2
參展藝術家:來自20多個國家,共35位
展覽介紹:
- 屏息=生存與抵抗
- 儀式、記憶與歷史
- 移民、流離失所與殖民遺產
- 科技未來與數位殖民主義
- 幽默與顛覆
- 身體、幻覺與共存
在這個展覽裡,「屏息」並不是單純指憋住呼吸,還有其他隱喻:
生存
- 意思:在極限環境下維持生命
- 例子:用呼吸填滿塑膠袋,象徵脆弱卻必要的掙扎。
- 關鍵詞:撐下去
抵抗
- 意思:暫時沉默,等待或對抗壓迫
- 例子:被抹去的標語 -> 在沉默中仍保留記憶與抗議力量。
- 關鍵詞:隱忍、反抗
共感
- 意思:一群人同時屏息,產生共享的身體經驗
- 例子:舞蹈、儀式 -> 透過呼吸與節奏凝聚在一起。
- 關鍵詞:連結、集體
想像未來
- 意思:短暫的停頓,為下一次呼吸做準備
- 例子:展覽結尾的幻覺與呼吸裝置 -> 提醒觀眾回到身體感,想像新的方向。
- 關鍵詞:內省、希望
資料來源:2024亞洲藝術雙年展
█▒ 哈瓦那雙年展(Havana Biennial: 15th Edition)

照片整理自:Bienal de La Habana 官網、FB
主題:「共享視界(Shared Horizons)」,強調不同文化之間的連結與合作。
展覽介紹:來自拉丁美洲、加勒比地區、非洲、亞洲和中東,約400位藝術家參與,展覽遍佈古巴哈瓦那約80個場地,鼓勵藝術家與地方社群合作。
展期:2024/11/15/-2025/2/28
共享視界:連結與集體
- 透過藝術建立「共同的理解與願景」
- 鼓勵尊重差異、接納多元知識,追求公平與可持續的未來
社區參與:藝術走出美術館
- 藝術家深入古巴社區,與居民合作,創造反映日常生活的作品
- 德國藝術家的作品,邀請觀眾把願望寫在木結構上,象徵古巴人面對困難時的堅韌
去殖民化與文化包容
- 延續雙年展使命:支持來自「全球南方」的藝術(亞洲、非洲、拉美、中東)
- 強調重思歷史,拒絕只由歐美視角定義藝術價值
希望與沉重:古巴現實的回應
- 古巴正面臨經濟困難、美國制裁、人口外移、自然災害等挑戰
-
作品探討痛苦與希望,例如:
- 用廢棄木材創作金色樹林,象徵失落與再生
- 用書堆壓垮的牆,表達歷史的重負
女性藝術家的力量
- 特展《傳統的打破需要付出代價》聚焦加勒比女性藝術家
- 另一展覽《歷史的變幻》呈現古巴女性抽象藝術家的重要貢獻
資料來源:Bienal de La Habana | Havana
█▒ 沙迦雙年展(Sharjah Biennial 16)

照片整理自:Sharjah Art Foundation官網、FB
主題:「攜帶(to carry)」,不只是拿東西,它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讓大家思考我們在人生、社會與文化中的責任和連結。
展覽介紹:由五位女性策展人策畫、190位藝術家參與,重點在於全球南方敘事與文化橋接。
地點:阿拉伯聯合酋長國沙迦酋長國各地(沙迦市、Al Hamriyah、Al Dhaid、Kalba、Al Madam 等)
展期:2025/2/6-2025/6/15
四大核心
- 脆弱與回應:在不屬於我們的空間裡,如何帶著自己的文化與記憶去回應環境
- 跨越與傳承:象徵跨世代的故事、不同的繼承方式,以及歷史與未來的連結
- 移動與存續:面對遷徙或困境時,我們會「攜帶」什麼來生存與建立身份
- 集體尋路:把雙年展視為共同找方向的平台,並在困難時代中選擇「回望與思考」,而不是轉身逃離
資料來源:Sharjah Biennial 16: to carry
█▒ 首爾媒體城市雙年展(The 13th Seoul Mediacity Biennale Séance)

照片整理自:Seoul Mediacity Biennale 官網、FB、X
主題:探索藝術作為靈性「技術」,在理性主義之外開啟精神溝通空間。
展覽介紹:展出融合神秘、視覺儀式主題的跨媒材作品,並搭配影片、聲音與現場演出。
地點:首爾藝術博物館(Seoul Museum of Art)、Nakwon Arcade、Seoul Art Cinema 等多場域
展期:2025/8/26-2025/11/23
核心議題
藝術 = 精神科技
- 問題核心:精神體驗在藝術裡的重要性是什麼
- 許多作品從神秘學、宗教或被忽略的文化傳統中取材,將這些精神元素帶回當代藝術的核心
精神體驗與創作
- 藝術不是只靠理性或金錢的框架,而是探索夢境、靈感、神秘知識
- 關注「超越人類視角」的影像藝術,例如用動態影像探索動物、自然或宇宙的角度
多元體驗
- 展覽不僅是看作品,還包括表演、電影放映、講座和研討會
- 例如開幕表演《燃燒表演的重演(1989/2025)》讓觀眾透過藝術重新思考歷史
為什麼重要?
- 對社會的啟發:提醒我們現代生活不只有物質和效率,還需要靈性和想像力
- 對藝術的突破:把神秘概念轉換成當代藝術討論的舞台
- 對觀眾的體驗:讓參觀者在展覽中像參加「精神對話」,感受藝術的啟發
資料來源:Seoul Mediacity Biennale Spell The Art of the Soul | 2025 Se、Film, sound, and theater programs for 13th edition - Announcements - e-flux
2025雙年展清單
p.s.
雙年展通常設有國家館,展示來自各國藝術家的作品,促進國際合作,並為藝術家提供面向全球觀眾的平台,推動文化交流並展現當代藝術的新趨勢,也為主辦城市的文化景觀增添光彩。
想了解更多全球雙年展資訊可持續關注 art dEEPFIND。
整理:art dEEPFIND
追蹤art dEEPFIND 找尋你要的藝術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