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的哲學與藝術:林壽宇的極簡主義

「白色」的哲學與藝術:林壽宇的極簡主義

林壽宇(Richard Lin),1933年出生於台中霧峰,2011年於台中逝世,字木生、號丁山,又號汝傑,為霧峰林家後代。少年時期接受東方文化,後來赴英國就讀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今西敏大學),專攻建築,同時開始他的繪畫創作。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名和晃平的PixCell創作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名和晃平的PixCell創作

名和晃平(Kohei Nawa)是以雕塑和裝置藝術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1975年生,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並在該校完成博士學位。他的創作經常採用玻璃珠、矽膠、油漆等不同材料,把日常物品變成螢幕裡面才會看到的視覺效果,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是「PixCell」(這是他自己創造的單字,結合像素Pixel、細胞Cell),在這些作品中,他把玻璃珠覆蓋在動物標本表面,創造出一種類似數位像素的質感。

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創作與歷史 :時代與藝術的交錯

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創作與歷史 :時代與藝術的交錯

陳澄波 Chen Cheng-Po(1895年-1947年)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藝術家,是台灣現代美術的前輩。出生於嘉義,年輕時在日本留學,並在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學習油畫,他的作品以描繪台灣的自然景觀與城市風光為主,特別擅長運用明亮的色彩和細緻的筆觸,展現台灣的「地方色彩」。

2024年博物館館長研究報告分析

2024年博物館館長研究報告分析

ArtFund網站發佈《2024年博物館館長的研究報告》(原文:Insights from our Museum Directors Research 2024)主要是針對各個博物館、古蹟、圖書館、和畫廊的訪談和線上問卷,了解在疫情後面臨的挑戰和機會,看看這些機構的經費問題以及該往哪些方向深化合作。

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趨勢與亮點

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趨勢與亮點

Artsy網站 發佈《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原文:The Art Market Recap 2023)2023年的藝術市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修正。2022年有很多大規模的銷售和創紀錄的高價交易,只是2023年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市場相對縮小,且市場波動很大,大家猜測2023年的狀況,是否會成為藝術產業的新常態。

2024年 Artsy 藝術市場趨勢報告分析

2024年 Artsy 藝術市場趨勢報告分析

Artsy 發佈《2024 年藝術產業趨勢報告》(原文:Art Industry Trends 2024),涵蓋68個國家的畫廊專業人士調查,討論2024年影響畫廊的關鍵。報告中提到在高利率和物價上漲的經濟背景下,畫廊如何面對業務成本和經營策略的挑戰。

5個常用藝術資料庫推薦

5個常用藝術資料庫推薦

本篇文章介紹5個全球藝術市場最常用的藝術資料庫,讀者可以根據公司或自身的需求,找到適合您的資料庫。

美國當代藝術家:喬治.康多 George Condo

美國當代藝術家:喬治.康多 George Condo

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出生於1957年,他的作品描繪那些扭曲、變形的人物,嘗試告訴觀眾人性的複雜。康多在1980年代的紐約藝術圈大放異彩,作品還受到畢卡索等大師影響,但他融入自己的當代藝術元素,創造出了「心理立體主義」的風格,用來闡述他作品中的天馬行空。

德國現代藝術家: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德國現代藝術家: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年2月9日出生於德國德累斯頓,是當代具影響力和產量豐富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種類包含繪畫、攝影和玻璃等多種媒介。以技術的多樣性知名,其中為人熟知的是他以玻璃創作的裝置藝術,譬如2007年科隆大教堂的彩窗,以及充滿神祕的抽象畫。

美國普普藝術先鋒: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美國普普藝術先鋒:安迪.沃荷 Andy Warhol

安迪.沃荷(Andy Warhol),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之一,1928年8月6日出生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匹茲堡,以普普藝術(Pop Art)運動而聞名。他在1950年左右開始他的職業生涯,剛開始是一位商業插畫家,1960年後,他轉向藝術創作,作品常跟消費品和名人有關,知名的包括《瑪麗蓮夢露》、《康寶濃湯》,以及《可口可樂瓶》系列。

《台北國際書展》:波隆那插畫展台灣作品精選

《台北國際書展》:波隆那插畫展台灣作品精選

看完曾入選波隆納插畫展作者的新作品 - 「呼嚕呼嚕的書店小貓」繪本後,這次來到台南欣賞更多的台灣入選作品,看看更多隱藏其中的好作品。2024年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也即將於6/29開始,這次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七樓西側特展區,展期直到9/22,有空的讀者們可以前往參觀哦!(建議早點到,因為停車可能會排很久)

《信仰迴路》展覽:以故事形式體驗藝術

《信仰迴路》展覽:以故事形式體驗藝術

前一篇的信仰迴路介紹,是按照企劃順序參觀展覽,但與朋友討論這個展覽時,覺得倒著看好像更好理解,於是便產生了說「故事」的瀏覽方式。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這次的主題「信仰迴路」跟展出的作品,讓筆者覺得心有戚戚焉,因為人類在這兩年間,經歷了各式各樣因病毒引起的不安、恐懼,甚至是死亡。有的人期盼科學的力量早日到來(即疫苗),有的人透過宗教信仰獲得精神安寧,也有人兩種都相信,不論你有無宗教信仰,都很值得參觀「信仰迴路」展的作品,因為在我們生活周遭,竟然有這麼多有趣的「神鬼日常」與「精神寄託」。

羅芙奧台北2023秋拍預展:名和晃平《王座》亮相

羅芙奧台北2023秋拍預展:名和晃平《王座》亮相

羅芙奧Ravenel《台北2023秋季拍賣會預展》文章中,我們介紹羅芙奧的預展作品,從名和晃平的《王座》、元永定正有名的「橢圓形構圖」以及「流淌的顏料」、塩田千春的「紗線」、到陳庭詩的版畫,每件作品都是當代經典。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世界級藝術家的珍藏展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世界級藝術家的珍藏展

文藝復興以來,歐洲藝術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從十四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逐漸脫離教會影響,轉向世俗與古典文化;巴洛克時期則強調動作與情感,以戲劇性畫作展現宗教和君主權威;十八世紀的壯遊風潮促使貴族子弟探索歐洲藝術,推動英國繪畫的發展;十九世紀的印象派革新了光線與色彩的運用,標誌著現代藝術的興起。

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 Yuyu Yang

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 Yuyu Yang

楊英風(1926-1977),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1947年,楊英風回到台灣,隔年考進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不過1949年國共內戰的爆發,他與家人失去聯絡,將近26年沒有消息,在長期的戰亂和經濟困難中,楊英風沒能完成學業,而是加入了《豐年》雜誌社擔任美術編輯。

楊英風《烽火少年》:農民生活的藝術表現

楊英風《烽火少年》:農民生活的藝術表現

《烽火少年》是楊英風在台師大德群畫廊的展覽,主要介紹楊英風從師院到豐年時期的作品。楊英風,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

美國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美國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出生於1952年,1977年自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畢業,是美國當代藝術家。她在超過四十年的創作生涯裡,受到多達五十個國際知名美術館與機構的典藏,如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等,獲得許多國際獎項肯定。

美國塗鴉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 Jean-Michel Basquiat

美國塗鴉藝術家:尚-米榭.巴斯奇亞 Jean-Michel Basquiat

尚-米榭.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1960年出生於紐約,是1980年代新表現主義中的重要人物。在1970年時與阿爾.迪亞茲(Al Diaz)合作,創立了塗鴉雙人組「SAMO」(same old shit),他們的作品結合塗鴉、文字和符號,批評權力結構和種族主義的問題。

法國後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

法國後印象派大師:保羅.塞尚 Paul Cézanne

塞尚出生於1839年,1906年逝世(67歲),被譽為「現代藝術之父」,是偉大的後印象派藝術家之一,也是現代藝術發展的關鍵人物,他的作品改變後來的藝術家對於色彩和構圖的看法,影響畢卡索(Pablo Picasso)、馬蒂斯(Henri Matisse)等多位後來的大師級藝術家,同時也為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打下良好的基礎。

法國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內 Claude Monet

法國印象派大師:克勞德.莫內 Claude Monet

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出生於法國巴黎,1926年12月5日逝世(86歲),是法國印象派代表人物及創始人之一。莫內的作品經常描繪同一場景在不同時間點的變化,其中最著名的作品系列包括《印象.日出》(Impression, Sunrise),這件作品是印象派名稱的由來;《睡蓮》系列(Water Lilies);《聖拉扎爾火車站》系列(Gare Saint-Lazare);《日本橋》(The Japanese Bridge)

瑞士當代藝術家:米里亞姆.卡恩 Miriam Cahn

瑞士當代藝術家:米里亞姆.卡恩 Miriam Cahn

米里亞姆 · 卡恩(Miriam Cahn)出生於1949年瑞士巴塞爾(Art Basel的舉辦地點)的猶太移民家庭,她以非常強烈的政治和性別主題聞名,且畢生致力爭取性別平權。自1970年左右開始,當時適逢二戰結束的嬰兒潮,卡恩的作品就一直與女性主義有關,也經常有戰爭和身體的主題,像是在反抗當時世界的不滿、迫害。

中國現代藝術家:龎均 Pang Jiun

中國現代藝術家:龎均 Pang Jiun

龎均1936年8月8日出生於上海,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他的父親曾到法國學習油畫,並在中國推動美術教育;他的母親也曾在日本學習油畫。這樣的家庭背景讓龎均從小就接觸到很多藝術,所以很小的時候就展現出繪畫的才能。1948年,他和姊姊在廣州舉辦他們第一次的畫展,引起許多人注意。隔年他進入杭州的藝術學校,後來又轉到北京的中央美術學院,學習更多專業的繪畫技巧。畢業後,龎均在北京的藝術界逐漸成名。他的畫作多次被選入重要的藝術展覽,其中一幅名為《工地洗衣組》的畫作入圍1959年「建國十周年北京市美展」。1978年,他參與組織了一場非官方的展覽,這場展覽後來激發了更多的藝術運動。

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 Zhang DaQian

中國國畫大師:張大千 Zhang DaQian

張大千(Zhang Daqian),本名張正權(1899-1983),出生於四川,是藝術史上非常有影響力的畫家。在風格上,他還會西方的印象派跟表現主義,而且不斷創新,使得他的作品特色鮮明且辨識度高。張大千晚年遷居臺灣,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美國、歐洲等地,其藝術成就受到國際認可,被稱為「東方的畢加索」。

中國藝術大師:常玉 Sanyu

中國藝術大師:常玉 Sanyu

常玉於1901年出生在中國四川,來自一個富裕的家庭,他的家族擁有當地最大的絲綢工廠之一,由比他大37歲的哥哥經營。1921年,當時中國正處於北洋軍閥統治下的困難時期,年僅19歲的他,通過蔡元培組織的政府資助計劃,成為第一批到法國巴黎學習的中國藝術家,在那邊認識徐悲鴻等人及其妻子,只是那邊生活費太高,後來他們決定搬到生活成本更低的柏林。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日本前衛藝術家:草間彌生 Yayoi Kusama

「圓點女王」草間彌生(Yayoi Kusama,日語:くさまやよい)1929年生於日本長野縣松本市,家境富裕,是四位孩子中最小的,草間彌生在繪畫、雕塑、裝置藝術、表演藝術和文學等多種領域內有著豐富的創作,特別是對重複圖樣的迷戀,這來自於她童年時期的幻覺經驗。

中國嘉德2023秋拍:劉野 Liu Ye《阮玲玉之一》

中國嘉德2023秋拍:劉野 Liu Ye《阮玲玉之一》

這次拍賣看到許多新面孔,終於不只是那幾個常見的藝術家,很值得看,因為他們的作品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樣貌。本篇預展文章為讀者介紹:黃宇興 Huang YuXing、劉野 Liu Ye、黃一山 Huang Yishan、張恩利 Zhang EnLi。

佳士得Christie's2023香港秋拍:常玉的經典裸女作品

佳士得Christie's2023香港秋拍:常玉的經典裸女作品

佳士得Christie's《2023香港秋季拍賣台北預展》文章中,我們將介紹佳士得的預展作品,從常玉的經典「裸女」作品、草間彌生人生當中最重要的標誌「南瓜」、張大千的「仕女」、到龎均的東方油畫,每一件作品都非常精彩。

西班牙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西班牙藝術大師:巴勃羅.畢卡索 Pablo Picasso

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生於西班牙馬拉加,是20世紀最家喻戶曉的藝術家。畢卡索以多變的風格和立體派的作品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幾乎橫跨整個現代藝術的歷史,且只要是介紹西方藝術的書籍,絕對會提到他的存在。

拍賣預展作品合輯:畢卡索的經典藝術作品

拍賣預展作品合輯:畢卡索的經典藝術作品

這個系列主要是分享只會在「拍賣預展」看到的作品,它們有幾個特性:台灣的美術館或畫廊可能看不到、作品價格高昂、是整個藝術史上的經典。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生於西班牙馬拉加,是20、21世紀最家喻戶曉的藝術家。畢卡索以多變的風格和立體派的作品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幾乎橫跨整個現代藝術的歷史,且只要是介紹西方藝術的書籍,絕對會提到他的存在。從早期的藍色時期,到創立立體主義,畢卡索展現各種不同繪畫風格的創新能力,以及作品數量龐大的創作生涯。

Embrace art’s potential
In Art Imaginary,You'll Find On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