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藝術產業中,如何留住人才?制定留才計畫很重要,員工離職前的面談是關鍵
在藝術產業中,機構與畫廊主很常碰到的問題之一,是人員流動率偏高,為何員工那麼難留下來?留住人才對公司有什麼優點、缺點?

Art Basel:從巴塞爾走向世界的國際頂級藝術博覽會
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由瑞士巴塞爾畫廊經營者恩斯特・貝耶勒(Ernst Beyeler)、楚朵・布魯克納(Trudl Bruckner)和巴爾茲・希爾特(Balz Hilt)於1970年創立,經過數十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藝術博覽會,專注現代與當代藝術的的銷售。每年分別在瑞士巴塞爾、美國邁阿密海灘、香港和巴黎舉行,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畫廊、藝術家、收藏家和喜歡藝術的朋友。這裡展示傳統畫作、雕塑、攝影、裝置藝術,甚至是結合科技的數位藝術,讓參觀者可以近距離欣賞最新的潮流。

藝術行銷與喜歡藝術品必備:如何運用多國語言 Hashtag?
這份表格的2大優勢:1. 藝術社群貼文要用什麼 Hashtag?這份表格幫你搞定!2. 想要快速搜尋到特定的藝術品?這份表格給你懶人包!

松谷武判《迴》:停下來,思考,再停下來,再思考
《迴》是亞洲藝術中心的收藏展,同時還有另外兩個展覽在進行中。松谷武判的作品,需要盯著看、暫時離開再回來看、反覆的看,甚至是某天想通了、經歷過什麼再回去看,更能體悟箇中滋味。

松谷武判 Takesada Matsutani:用黏膠和石墨告訴你什麼是「時間與流動」
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1937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是擅長媒材實驗與不斷創新的當代藝術家。他與具體美術協會(Gutai Art Association)的關係,使他成為二戰後日本前衛藝術的重要人物。橫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的創作不斷演變,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精髓,研究形式、物質、時間與空間的深層意涵。

達米恩.赫斯特 Damien Hirst:當代藝術最成功的商人?
達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是英國當代藝術的代表性人物,也是 1990 年代「年輕英國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 YBAs)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大膽、挑釁和充滿理念,主題圍繞生命與死亡、人類環境以及商業化的藝術世界,還引發了許多關於金錢、倫理與價值的討論。

2024年藝術市場回顧:線上藝術市場崛起
Artsy網站發佈《2024年藝術市場回顧》(原文:The Artsy Market Recap 2024)art dEEPFIND 一樣在分析後跟各位讀者分享。2024年的藝術市場用一個詞來形容:多元。因為線上藝術市場比起2023年又更熱絡,越來越多的藝術品交易在線上完成,這個行為會造成許多影響。

董陽孜 Tong Yang-Tze 的現代書法:首位在大都會博物館大廳展出的亞洲藝術家
董陽孜是位以現代的美感,重塑書法藝術的藝術家,她將傳統與當代創意融合,開創書法新的表現方式,並成功推向國際舞台。

濱口真央《箱庭の蝶V》:了解框架,打造自己的框架
濱口真央《箱庭の蝶V》展覽用簡單的方式,引領我們思考生活中的不同環境,從國家到家庭,甚至內心世界。「箱庭」象徵安穩與秩序,但同時也帶來限制。透過理解這些限制,我們不僅能更清楚自己的處境,還能找到突破框架、追求成長的方法。

2024 東京藝術周:亞洲當代藝術的未來
2024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在2024年11月7日至10日舉行,是展示日本當代藝術,提升東京藝術市場活力的活動;與巴塞爾藝術展合作,引起國際級收藏家的關注,更成為亞洲藝術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當代藝術的地標: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大雙年展
「雙年展」(Biennale)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展示各類當代藝術,包括視覺藝術、建築、電影、舞蹈、音樂及戲劇等領域。該術語源於義大利語「biennial」(每兩年),並由1895年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普及,成為全球類似展覽的典範,促進文化交流並突顯藝術界的新興趨勢。

日本彩虹藝術家靉嘔 Ay-O
日本藝術家靉嘔(Ay-O,本名:飯島孝雄 Takao Lijima),他是當代彩虹藝術的代表性人物,並積極參與國際藝術組織「激浪派」(Fluxus)。1931年出生於日本茨城,1950年代末移居紐約,與小野洋子(Yoko Ono)、白南準(Nam June Paik)等前衛藝術家合作,推動二戰(1945年)後的日本當代藝術。

靉嘔《虹的激浪狂熱分子》:所見之處,皆為彩虹
讀者們可以想一下,為什麼要用彩虹色系,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嗎?是呈現人的多樣性跟包容,還是各個顏色代表的情感,又或是藉著視覺刺激,引導我們的創造力、想像力?

加拿大華裔藝術家王俊傑 Matthew Wong
王俊傑(Matthew Wong,1984-2019)是加拿大華裔藝術家,以獨特的東西方美學,迅速在國際藝術中崛起。1984年出生於多倫多,七歲時跟著家人搬到香港,十五歲回到加拿大。23歲從密西根大學取得文化研究學位,28歲在香港城市大學獲得創意媒體碩士學位(主修攝影)。特別的是,王俊傑的繪畫技術全靠自學,29歲才開始專注創作。

2024 ART TAIPEI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參觀推薦
各位讀者最關注的,應該就是眾多畫廊之中,有哪幾家的作品不錯,是值得去到他們攤位看看的。畢竟看這麼多不認識的藝術家是非常累人的,為了減少讀者來回的時間,可以參考art dEEPFIND推薦的畫廊!

法國抒情抽象藝術家喬治.馬修 Georges Mathieu
喬治.馬修(Georges Mathieu,1921-2012,91歲)是法國畫家,抽象藝術的代表人物。最著名的是對「抒情抽象」(Abstraction Lyrique)運動的貢獻,這種風格強調表現力和情感,甚至以「表演」的方式進行繪畫。曾學習「文學」和「法律」,使他浪漫與理性兼具。喬治大約20歲才開始作畫,一開始是具象類型的作品,不久後轉為抽象,因為這種風格,才能體現他豐沛的情感。

蘇富比2024香港春拍:張大千筆下的現代仕女
本篇文章介紹蘇富比的預展作品,有張大千的仕女圖、喬治.馬修 Georges Mathieu的抒情抽象、王俊傑的哀傷,以及丹尼爾.里希特 Daniel Richter的怪異造型作品。

佳士得Christie's 2024年香港春拍台北預展:畢卡索《坐著的女子(朵拉.瑪爾)》
佳士得2024年香港春拍預展(CHRISTIE’S 2024 HONG KONG SPRING AUCTIONS Exhibition in Taipei) 介紹畢卡索的素描、陳逸飛的人像、雷尼.馬格利特的哲學,以及米凱拉.伊爾伍德 - 丹的狂野。

全球當代藝術的焦點:解析斐列茲藝術(Frieze Art Fair)博覽會
Frieze是全球的現當代藝術平台,主要服務藝術家、畫廊、收藏家與所有喜歡藝術品的人們,除了線上的平台之外,同時F還有三本出版品:《Frieze》、《Frieze Masters》和《Frieze Week》;在倫敦市中心設有位於的 No.9 Cork Street 畫廊,並定期舉辦講座。在四個城市舉辦國際藝術博覽會,包括 Frieze London、Frieze New York、Frieze LA、Frieze Seoul;斐列茲藝術博覽會(Frieze Art Fair)是指標性的年度藝術盛事,吸引來自各地的藝術家、策展人和收藏家,是當代藝術市場非常重要的風向指標。

「白色」的哲學與藝術:林壽宇的極簡主義
林壽宇(Richard Lin),1933年出生於台中霧峰,2011年於台中逝世,字木生、號丁山,又號汝傑,為霧峰林家後代。少年時期接受東方文化,後來赴英國就讀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今西敏大學),專攻建築,同時開始他的繪畫創作。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名和晃平的PixCell創作
名和晃平(Kohei Nawa)是以雕塑和裝置藝術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1975年生,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並在該校完成博士學位。他的創作經常採用玻璃珠、矽膠、油漆等不同材料,把日常物品變成螢幕裡面才會看到的視覺效果,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是「PixCell」(這是他自己創造的單字,結合像素Pixel、細胞Cell),在這些作品中,他把玻璃珠覆蓋在動物標本表面,創造出一種類似數位像素的質感。

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創作與歷史 :時代與藝術的交錯
陳澄波 Chen Cheng-Po(1895年-1947年)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藝術家,是台灣現代美術的前輩。出生於嘉義,年輕時在日本留學,並在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學習油畫,他的作品以描繪台灣的自然景觀與城市風光為主,特別擅長運用明亮的色彩和細緻的筆觸,展現台灣的「地方色彩」。

2024年博物館館長研究報告分析
ArtFund網站發佈《2024年博物館館長的研究報告》(原文:Insights from our Museum Directors Research 2024)主要是針對各個博物館、古蹟、圖書館、和畫廊的訪談和線上問卷,了解在疫情後面臨的挑戰和機會,看看這些機構的經費問題以及該往哪些方向深化合作。

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趨勢與亮點
Artsy網站 發佈《2023年藝術市場回顧》(原文:The Art Market Recap 2023)2023年的藝術市場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修正。2022年有很多大規模的銷售和創紀錄的高價交易,只是2023年在經濟不確定的情況下,市場相對縮小,且市場波動很大,大家猜測2023年的狀況,是否會成為藝術產業的新常態。

2024年 Artsy 藝術市場趨勢報告分析
Artsy 發佈《2024 年藝術產業趨勢報告》(原文:Art Industry Trends 2024),涵蓋68個國家的畫廊專業人士調查,討論2024年影響畫廊的關鍵。報告中提到在高利率和物價上漲的經濟背景下,畫廊如何面對業務成本和經營策略的挑戰。

美國當代藝術家:喬治.康多 George Condo
喬治.康多(George Condo)出生於1957年,他的作品描繪那些扭曲、變形的人物,嘗試告訴觀眾人性的複雜。康多在1980年代的紐約藝術圈大放異彩,作品還受到畢卡索等大師影響,但他融入自己的當代藝術元素,創造出了「心理立體主義」的風格,用來闡述他作品中的天馬行空。

德國現代藝術家:格哈德.里希特 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年2月9日出生於德國德累斯頓,是當代具影響力和產量豐富的藝術家。他的作品種類包含繪畫、攝影和玻璃等多種媒介。以技術的多樣性知名,其中為人熟知的是他以玻璃創作的裝置藝術,譬如2007年科隆大教堂的彩窗,以及充滿神祕的抽象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