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館

《信仰迴路》展覽:以故事形式體驗藝術

《信仰迴路》展覽:以故事形式體驗藝術

前一篇的信仰迴路介紹,是按照企劃順序參觀展覽,但與朋友討論這個展覽時,覺得倒著看好像更好理解,於是便產生了說「故事」的瀏覽方式。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這次的主題「信仰迴路」跟展出的作品,讓筆者覺得心有戚戚焉,因為人類在這兩年間,經歷了各式各樣因病毒引起的不安、恐懼,甚至是死亡。有的人期盼科學的力量早日到來(即疫苗),有的人透過宗教信仰獲得精神安寧,也有人兩種都相信,不論你有無宗教信仰,都很值得參觀「信仰迴路」展的作品,因為在我們生活周遭,竟然有這麼多有趣的「神鬼日常」與「精神寄託」。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世界級藝術家的珍藏展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世界級藝術家的珍藏展

文藝復興以來,歐洲藝術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從十四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逐漸脫離教會影響,轉向世俗與古典文化;巴洛克時期則強調動作與情感,以戲劇性畫作展現宗教和君主權威;十八世紀的壯遊風潮促使貴族子弟探索歐洲藝術,推動英國繪畫的發展;十九世紀的印象派革新了光線與色彩的運用,標誌著現代藝術的興起。

奇美博物館:羅丹雕塑的創新與革命

奇美博物館:羅丹雕塑的創新與革命

奇美博物館羅丹廳的常設展(意即展出時間很長),專門展示法國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Auguste Rodin)的作品。羅丹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最具影響力的雕塑家之一,1875年到義大利後,受到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羅丹便開始嘗試以更寫實和充滿動感的手法呈現人體,這在當時是一大創新。

泰德美術館 | 《Capturing the moment》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泰德美術館 | 《Capturing the moment》瞬間-穿越繪畫與攝影之旅

8個展間,8個主題。在英國泰德美術館展出的《Capturing the moment》,是集合了目前現當代史上最有價值的作品,其中包含David Hockney、Pablo Picasso、Gerhard Richter等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可以從中看到一段藝術史被攝影技術影響的演進。

奇美博物館 | 《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6大主題介紹500年來的瑰寶

奇美博物館 | 《時代的臉孔:從莎士比亞到紅髮艾德》:6大主題介紹500年來的瑰寶

這次的展覽是由「英國國家肖像藝廊」的70多件作品結合奇美博物館的部分館藏,包含跨越5個世紀的經典作品,展覽不以時間排序呈現,而是以6個主題來介紹,讓觀眾看看肖像畫在不同層面的涵義,以及500年來影響英國、豐富全世界的人們。

陳正雄《安平.平安.人》:每個人的生活故事

陳正雄《安平.平安.人》:每個人的生活故事

陳正雄在臺南美術館1館的肖像雕刻展,展出庶民工作與生活的一面,雖然是一個前導展覽,作品數量不多,卻是每個角色都有表情上的趣味。入口處的展覽牆面,放了個有趣的作品,雖然名為《討海人的夢》,但給人一股濃厚的無奈,應是收穫不佳導致,所以才會用「夢」來命名,因為夢裡可能什麼都有。

張淑芬《愛無盡》:藝術治療的愛與旅程

張淑芬《愛無盡》:藝術治療的愛與旅程

張淑芬,一位素人藝術家。擺脫了公眾人物的身份和公益活動的忙碌,她在自學繪畫的路上已走過14年的時光,最近在臺南美術館以一位藝術家的姿態,親自導覽她的畫作。

《宇宙本質是什麼》:在浩瀚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宇宙本質是什麼》:在浩瀚宇宙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聚集3位東南亞藝術家的聯展,主要探討物體「存在」與「形式」的哲學概念。以「碳」元素為例,碳可形成鑽石,這是一種無色晶體,也是目前已知最硬的天然物質;另一方面,碳又能以石墨的形態存在,成為最軟的礦物之一。這種對比就是「形式影響存在」,也是了解宇宙本質是什麼的思考面向。

Banksy《垃圾桶中的愛》:諷刺藝術商品化的意義

Banksy《垃圾桶中的愛》:諷刺藝術商品化的意義

諷刺藝術商品化,有達到目的嗎?拍賣場上的所有行為,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作品自己動起來且差點消失這件事,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這麼好的噱頭,價格會如何波動呢?

Embrace art’s potential
In Art Imaginary,You'll Find On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