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inan-art-museum

《信仰迴路》展覽:以故事形式體驗藝術

《信仰迴路》展覽:以故事形式體驗藝術

前一篇的信仰迴路介紹,是按照企劃順序參觀展覽,但與朋友討論這個展覽時,覺得倒著看好像更好理解,於是便產生了說「故事」的瀏覽方式。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這次的主題「信仰迴路」跟展出的作品,讓筆者覺得心有戚戚焉,因為人類在這兩年間,經歷了各式各樣因病毒引起的不安、恐懼,甚至是死亡。有的人期盼科學的力量早日到來(即疫苗),有的人透過宗教信仰獲得精神安寧,也有人兩種都相信,不論你有無宗教信仰,都很值得參觀「信仰迴路」展的作品,因為在我們生活周遭,竟然有這麼多有趣的「神鬼日常」與「精神寄託」。

陳正雄《安平.平安.人》:每個人的生活故事

陳正雄《安平.平安.人》:每個人的生活故事

陳正雄在臺南美術館1館的肖像雕刻展,展出庶民工作與生活的一面,雖然是一個前導展覽,作品數量不多,卻是每個角色都有表情上的趣味。入口處的展覽牆面,放了個有趣的作品,雖然名為《討海人的夢》,但給人一股濃厚的無奈,應是收穫不佳導致,所以才會用「夢」來命名,因為夢裡可能什麼都有。

張淑芬《愛無盡》:藝術治療的愛與旅程

張淑芬《愛無盡》:藝術治療的愛與旅程

張淑芬,一位素人藝術家。擺脫了公眾人物的身份和公益活動的忙碌,她在自學繪畫的路上已走過14年的時光,最近在臺南美術館以一位藝術家的姿態,親自導覽她的畫作。

蔡草如《神話、戲台與逆光赤城》:神話與戲曲的藝術結合

蔡草如《神話、戲台與逆光赤城》:神話與戲曲的藝術結合

蔡草如(草如仙)主繪的廟宇遍布全台,約有60間,其作品多樣,從門神、樑枋和壁畫到磁磚畫、門扇堵板畫以及雕刻圖稿都有涵蓋。主要題材來自經典文學作品,如《封神榜》、《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蔡草如的繪畫特色在於他受過西畫訓練,因此其作品綜合了西方的透視法、人體解剖和色彩學等元素,使得人物的比例、表情和個性更加突出。

韓旭東《Digital Write》:木雕藝術的數位革新

韓旭東《Digital Write》:木雕藝術的數位革新

《DigitalWrite》是韓旭東在臺南美術館的展覽,呈現他近十年的木雕藝術。韓旭東早在25年前即融合文化和社會議題於作品中,但隨著時代演進,特別是數位科技對人類生活的影響,他深感不能再按舊有思維持續創作。對他來說,數位時代不只改變了木雕的形式,更帶來了不同的創意呈現方式,或者應該說,木雕創作在新時代的刺激下,可以有什麼新的啟發?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背後的故事

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背後的故事

古人在從事與神祇相關的事務時,其初衷非常單純:只為生計。要先確保家中幼小的兄弟姐妹得到照顧,也要為了婚後家庭的日常支出,當時的社會風氣鼓勵擁有一技之長,哪裡有機會哪裡就是他們的舞台。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會前往寺廟祈求平安,使得涉及此領域相關的工作就有其需求,也相對穩定。

《仁者行藝・許武勇百歲紀念展》:醫生的藝術人生

《仁者行藝・許武勇百歲紀念展》:醫生的藝術人生

1920年,許武勇出生在台南這座文化古都,除了身為醫生,他還是一位畫家,並被認為是台灣近代的代表性畫家之一,受到日本藝術家鹽月桃甫的影響。當不忙於診療時,他總會找時間繪畫。

《不倒翁小法師》:專業助人的藝術故事

《不倒翁小法師》:專業助人的藝術故事

日本服裝設計師高田賢三(Kenzo Takada),在2011年311大地震災後,發起的藝術公益活動。思考「要如何在創傷中,繼續向前行」,以及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議題,於是想到不倒翁對於日本民族的意義,便發起了「不倒翁小法師」的計畫,號召日本數百位名人響應。

《漫遊韓國當代藝術》:風土民情與藝術的融合

《漫遊韓國當代藝術》:風土民情與藝術的融合

《漫遊韓國當代藝術》展出韓國藝術家的作品,他們有很強的諷刺、針砭時事及議題的能力,又或者是表現過去戰爭帶來的艱困環境,雖然不像日本藝術家如奈良美智、草間彌生等這般名氣大、價格高,但是他們因為民族性強,使得作品風格與色彩,在國際上非常好辨別。

Embrace art’s potential
In Art Imaginary,You'll Find On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