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
濱口真央《箱庭の蝶V》:了解框架,打造自己的框架
《箱庭の蝶V》展覽用簡單的方式,引領我們思考生活中的不同環境,從國家到家庭,甚至內心世界。「箱庭」象徵安穩與秩序,但同時也帶來限制。透過理解這些限制,我們不僅能更清楚自己的處境,還能找到突破框架、追求成長的方法。
2024 東京藝術周:亞洲當代藝術的未來
2024東京藝術周(Art Week Tokyo)在2024年11月7日至10日舉行,是展示日本當代藝術,提升東京藝術市場活力的活動;與巴塞爾藝術展合作,引起國際級收藏家的關注,更成為亞洲藝術與國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當代藝術的地標: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大雙年展
「雙年展」(Biennale)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展示各類當代藝術,包括視覺藝術、建築、電影、舞蹈、音樂及戲劇等領域。該術語源於義大利語「biennial」(每兩年),並由1895年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普及,成為全球類似展覽的典範,促進文化交流並突顯藝術界的新興趨勢。
靉嘔《虹的激浪狂熱分子》:所見之處,皆為彩虹
讀者們可以想一下,為什麼要用彩虹色系,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嗎?是呈現人的多樣性跟包容,還是各個顏色代表的情感,又或是藉著視覺刺激,引導我們的創造力、想像力?
《台北國際書展》:波隆那插畫展台灣作品精選
看完曾入選波隆納插畫展作者的新作品 - 「呼嚕呼嚕的書店小貓」繪本後,這次來到台南欣賞更多的台灣入選作品,看看更多隱藏其中的好作品。2024年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也即將於6/29開始,這次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七樓西側特展區,展期直到9/22,有空的讀者們可以前往參觀哦!(建議早點到,因為停車可能會排很久)
《信仰迴路》:疫情下的精神寄託
這次的主題「信仰迴路」跟展出的作品,讓筆者覺得心有戚戚焉,因為人類在這兩年間,經歷了各式各樣因病毒引起的不安、恐懼,甚至是死亡。有的人期盼科學的力量早日到來(即疫苗),有的人透過宗教信仰獲得精神安寧,也有人兩種都相信,不論你有無宗教信仰,都很值得參觀「信仰迴路」展的作品,因為在我們生活周遭,竟然有這麼多有趣的「神鬼日常」與「精神寄託」。
奇美博物館《從拉斐爾到梵谷》:50位世界級藝術家的珍藏展
文藝復興以來,歐洲藝術經歷了多次重大變革。從十四世紀的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家逐漸脫離教會影響,轉向世俗與古典文化;巴洛克時期則強調動作與情感,以戲劇性畫作展現宗教和君主權威;十八世紀的壯遊風潮促使貴族子弟探索歐洲藝術,推動英國繪畫的發展;十九世紀的印象派革新了光線與色彩的運用,標誌著現代藝術的興起。
楊英風《烽火少年》:農民生活的藝術表現
《烽火少年》是楊英風在台師大德群畫廊的展覽,主要介紹楊英風從師院到豐年時期的作品。楊英風,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
拍賣預展作品合輯:畢卡索的經典藝術作品
這個系列主要是分享只會在「拍賣預展」看到的作品,它們有幾個特性:台灣的美術館或畫廊可能看不到、作品價格高昂、是整個藝術史上的經典。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年10月25日生於西班牙馬拉加,是20、21世紀最家喻戶曉的藝術家。畢卡索以多變的風格和立體派的作品聞名於世,他的作品幾乎橫跨整個現代藝術的歷史,且只要是介紹西方藝術的書籍,絕對會提到他的存在。從早期的藍色時期,到創立立體主義,畢卡索展現各種不同繪畫風格的創新能力,以及作品數量龐大的創作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