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廊
楊英風《烽火少年》:農民生活的藝術表現
《烽火少年》是楊英風在台師大德群畫廊的展覽,主要介紹楊英風從師院到豐年時期的作品。楊英風,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
山口歷《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日式匠心精神
日本藝術家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在台灣的第一個大型展覽,本次展覽主題《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有幾個不同層面的涵義,一是「畫龍點睛」的傳統概念,透過其飛濺的動感創作形式來表現;二是Spiritual Blue,據說是山口歷自創的一種藍色,這個藍色也是本次展覽中的一大重點,許多作品都圍繞此藍色延伸。
《Abraham Cruzvillegas個展》:探索墨西哥藝術
文心藝所(Winsing Art Place)的Abraham Cruzvillegas展覽的作品是目前看過最充分展現「在地」特色的,其中包含藝術家成長的墨西哥地理、歷史,以及文化。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國際學習機會,在台灣的求學途中甚少有機會接觸墨西哥的各種文化(可能只知道亡靈節,不然就是被一旁的美國光芒蓋過),藉著此次展覽,了解墨西哥的發展歷史。
盧淳天《寫意人生》:享受藝術帶來的幸福
《寫意人生》是盧淳天(No Sooncheon)2023年的個人展覽,作品多為鐵線或是鐵板構成的人物,而人物的表情像是孟克的《吶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張得開開,彷彿看到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或是覺得自己的人生為何如此匪夷所思。但轉念想想,不如就這樣吧,輕鬆一點、瀟灑一點,不要太過實事求是的真實,畢竟寫意的人生比較自由。
胡安.薩摩拉《The broken Seas》:藝術修復心靈的力量
《The broken Seas》是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的個展,這次的作品包含繪畫及裝置,主要講述「心碎症候群(Broken-heart Syndrome)」,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症。這種症狀因驟然的情感衝擊或劇烈的心理變化引起,表現為心臟疼痛、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難,如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突然死亡。
李怡萱《暮光的植栽者》:擬人化的植物藝術
《暮光的植栽者》展覽是李怡萱的個展,描繪父親種植的植物,讓它們擬人化成為畫面中的主角,如小精靈般潛藏畫面的各個角落,述說在菜園中成長的故事,並且加入「家」的概念,讓傳承的精神更具體。
斑萬字《擊.熾》:復興日本江戶時代的木目金技術
《擊.熾》展覽CORE:MADARA MANJI solo exhibition,以幾乎消失的「技術」作為藝術品,是希望「木目金」的技術能夠傳承下去,不要斷在現代、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下,證明古典美學也能反映現代的社會變動及新潮流。
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潛意識獨白》:疫情下的人類歷史與心理
「潛意識獨白」是德國藝術家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Ruprecht von Kaufmann)在台灣的首次個展,主要講述Covid-19的這段期間,他感受到的社會狀態,有人被孤立、有人經歷巨大壓力、有人再建立崩毀後的新秩序,人們每天在疫情的艱難下遊走,回到床上後,又潛入夢境內繼續向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