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瀏覽的是我們在Google的加速版網頁,你可以點選Logo回到主網站取得更多的資訊

楊英風《烽火少年》:農民生活的藝術表現



《烽火少年》是楊英風在台師大德群畫廊的展覽,主要介紹楊英風從師院到豐年時期的作品。


█▒ 農民的生活與五行

《豐年》時期


神農氏 Shen-Nong / 49x37.5cm / 木刻板畫

在臺南美術館參觀《不均的平面》展覽時就有看過楊英風的《神農氏》版畫,這次的展覽又再次看到,想必這幅神農氏作品對後人來說非常重要。


《神農氏》是中國神話中的人物,因為祂發明醫療與農耕。楊英風一定也知道這段故事,在《豐年》的那幾年,想必是因國共內戰看慣許多人受傷與飢餓,因此創作這幅作品。


畫中的神農氏周圍有黑色的輪廓線,帶有一些沉重的氣息;而畫面四周的紅底黑字可能是為了減輕畫面的憤怒感,讓畫面看起來有點喜氣,避免作品引起不必要的注意。


楊英風通過描繪藥王神農氏,表達他對百姓醫療和飲食的關心。


無意 / 34.5x50x17cm / 銅



這次在展覽中,除了看到代表農業之神的神農氏作品和與《豐年》主題相關的農作物外,還看到農民最重要夥伴—水牛。


微微抬起的左腳,看起來像是在優雅地向前移動,牠壯碩的身軀上似乎帶有經歷多次奮戰的痕跡,象徵著牠在農田工作的貢獻。頭上細緻的小鳥和尾部的昆蟲,讓這件作品既英勇又帶有一點可愛。


水牛與人類一同耕作,但即使豐收後牠也不會休息,必須繼續工作直到筋疲力盡。即使老了或生病,它還是會堅持到熟悉的田地去,這種韌性令人敬佩。

驟雨 Shower / 51x31x20cm / 銅



《驟雨》是楊英風在台陽美術展的得獎作品,一位站在泥土地上的農夫,正將簑衣披上肩膀的姿態。上身結實的肌肉、粗曠的臂膀與粗糙的皮膚表面,顯示出在烈日與風雨底下的辛勞,赤腳的模樣也展現那個年代,要穿鞋並不那麼容易。


腳板上的青筋則暴露出,踩在泥濘地裡頭移動,要比平常使用更多力氣。


這件作品的生動之處在於,雖然是靜止的雕塑,但農夫微微舉起的右手和身體稍傾的姿勢,讓人能感覺到他穿簑衣的動作是一連貫的,我們只是恰好看到他停在這一刻的姿態。


雖然《驟雨》描繪的是1953年的農夫形象,但它並不讓人感覺遙遠,因為不管是哪個地方、哪個時代,夏天還是冬天,我們都依賴農民的耕種才能生活至今。


以前在書上看到有句話:「人類勞動的結果,並不是為了脫離自然,而是為了重現、再塑自然。就像是人類製造飛機,模仿鳥在天空中飛翔。」藝術品也是,楊英風的銅雕重現了農人的模樣,讓我們能夠去想像家裡的長輩,他們有部分的人生,是這樣走過的。


好的藝術品通常具有跨越時代的特質,就像鑽石廣告所說:「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


這也讓我們思考,現在的生活是否也在記錄著些什麼,讓未來的人可以回顧。


豐收 Harvest abundant / 32x41cm / 木刻版畫





《豐收》是楊英風豐年時期的版畫,這個期間的創作主要描繪農家的日常生活。


從畫面中央的裝滿稻米的籃子(旁邊還有一隻小貓)開始觀看這幅畫,你的視線會沿著肩上挑著東西的人往右上方移動,首先看到的是一個農人的腿,然後是他赤裸的上半身。


視線繼續向右上移動,可以看到另一個低頭拿著耙子、捲起袖子正在幹活的農人,這里看起來視線像是中斷了,但畫面左側正在使用大滾筒的人其實與耙子農人在視覺上屬於同一平面,這樣視線又自然地連接起來了。


看到這裡,則自然而然的會繼續把視線連貫,畫面左二的人、左一的人、最遙遠的人、肩挑兩籃的人。整體視覺慣性非常流暢,從前側看過去,像是一個被擠壓的S型動線,如果從空中俯瞰,想必是一個流程完整的S型弧線。


畫面中的人物也有多種不同的穿衣風格,有人打赤膊、捲起袖子、短袖T-shirt、無袖背心,但最有特色的,是每個人的臉都沒有被描繪,應該是務農太辛苦了,臉色都不好看吧。


五行 - 金木水火土


金木水火土的複合水墨畫,在這次的展覽中很特別。我們通常知道楊英風的雕塑或是比較具象的畫作,所以這些抽象畫類型的作品比較少見。可能是因為受到佛教信仰和學習太極拳的影響,五行在他的生活中似乎有所體現。


金 Five Elements-metal / 46x52cm / 複合水墨

金這幅的形狀,有大有小的點點散落在畫面各處,就好像吃高級餐廳時,會灑在食物上的金箔,有片狀、有點狀。


木 Five Elements-wood / 46x52cm / 複合水墨

木的形倒是出乎意料,普遍對於木的認知,多半是年輪構造或是有迴圈的紋路。這幅看起來比較像是樹皮,而且白白的一點一點,是有點發霉的樹皮。


水 Five Elements-water / 46x52cm / 複合水墨

水的泡沫則像是往瓶子中倒水時衝力產生的氣泡,雖轉瞬即逝,卻有種生生不息,生命在流動的感覺。


火 Five Elements-fire / 46x52cm / 複合水墨

火的形象也類似生命的概念,在黑暗中找到縫隙,想要透出一點紅潤,猶如即將破殼而出的新生命。



土 Five Elements-earth / 46x52cm / 複合水墨

土的概念就是發芽的地方,很像我們栽種的盆花,土塊有大有小,每一塊之間會有一點空間,讓水可以留下也流過,與他人一起分享生命,一起成長茁壯。


這五幅作品有個特色,許多大小不一的點線在不同水平上,卻不會覺得畫面傾倒向哪一邊,各自協調,呼應五行互相牽制的平衡。


可能是因為經歷了國共內戰的時代,楊英風對生命有了更深的體會。透過這些基本元素 - 金木水火土,告訴我們生命是相互影響的,我們應該珍惜並和諧共存。


█▒ 楊英風介

楊英風,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


20歲那年暑假,楊英風雲岡石窟遊玩,那裡的佛像雕刻讓他十分震撼,也因此開始對「魏晉時期的藝術」和「佛像」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並開始學習太極拳。


1947年,楊英風回到台灣,隔年考進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不過1949年國共內戰的爆發,他與家人失去聯絡,將近26年沒有消息,在長期的戰亂和經濟困難中,楊英風沒能完成學業,而是加入了《豐年》雜誌社擔任美術編輯。


在那裡,他創作了大量的版畫、速寫和插畫,這些作品記錄了台灣早期的風土民情。隨後,楊英風的作品開始在各大藝術比賽中嶄露頭角。


延伸閱讀:藝術家 | 台灣 | 楊英風 Yuyu Yang




█▒ 時代背景對楊英風藝術創作的影響

二次世界大戰後,因戰爭而產生的抽象畫面與新式版印技法,美國版畫(American Printmaking),成為在臺灣流行的藝術形式。楊英風作品的表現形式,也受到此影響。


除了抽象的畫面,也包含前面提到的「佛像」、「太極拳」,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看到類似的意象。


二次世界大戰(1945年)後,抽象畫和新式版印技術在開始流行,這種形式也影響到台灣的藝術,楊英風的作品也不例外。1953年以雕塑作品《驟雨》獲得了第一個美術獎項。


接著在1957年,他參加「聖保羅國際雙年展」。


可以說,從《豐年》時期開始,楊英風的藝術風格經歷轉變,他重新思考自己過去的經歷,以及國際上新的藝術風格對他的影響,將這些融合後表現在自己的作品中。


延伸閱讀:當代藝術的地標: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大雙年展

主要特色

  1. 歷史與背景:聖保羅雙年展是繼威尼斯雙年展之後成立的第二個雙年展,目的是將南美洲置於國際藝術的地圖上,同時促進國內外藝術交流。
  2. 展覽範圍:涵蓋繪畫、雕塑、攝影、裝置藝術、視覺藝術等多種形式。通常選擇不同的主題,提供多樣的藝術形式。
  3. 國際參與: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策展人和藝術愛好者,成為全球藝術領域的重要活動。每屆雙年展都會邀請大量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參與,並展示他們最新的作品。
  4. 文化影響:除了展示藝術作品外,雙年展還通過研討會、講座和討論等活動,促進藝術理論和文化思想的交流與發展。

重要性

  1. 聖保羅國際雙年展是展示現代藝術的平台,更是推動藝術創新和交流的國際論壇,除提升南美洲的藝術地位外,也促進全球藝術交流。
  2. 雙年展通常在聖保羅的Ibirapuera Park的雙年展館(Bienal Pavilion)舉行,該館由著名建築師奧斯卡·尼邁耶設計,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現代主義建築。



photo credit: art dEEPFIND

█▒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烽火少年》
展出藝術家
楊英風 Yuyu Yang
展出時間
2021/03/06 - 2021/03/25
展出地點
台師大德群畫廊:台北市大安區師大路1號
參觀費用
免費
觀展時間
40-60分鐘(作品數量多)
媒材類型
銅、複合水墨

追蹤art dEEPFIND 找尋你要的藝術想像

IG看更多照片artdeepfind

FB資訊快速看Artdeepfind 藝術網站

art dEEPFIND

追蹤IG➻@artdeepfind ▬讓每一位參觀者、收藏家都能夠明白作品、展覽的內涵,同時也為畫廊及美術館從業人員提供不同層面的視角的藝術平台。▬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artdeepf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