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形狀》:顛覆傳統的陶藝觀念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打破對陶藝的既定印象


來鶯歌有三個地方必須去,且建議中午前要到,首先從新北市美術館開始,結束後到附近找吃的,下午再去鶯歌陶瓷博物館參觀,最後一站是鶯歌老街,路線會比較順暢,可以少走回頭路,由於鶯歌老街休息的時間約莫在晚上6-7點,所以整個行程的時間要往前挪,避免晚餐時找不到東西可以吃。


█▒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空間介紹

這是我們第一次參觀鶯歌陶瓷博物館,我得說非常推薦你們來,裡面的空間很大,建議先在一樓飲水機裝水後再上樓看展覽,,館內每隔一小段路程就有椅子坐,所以長者也很適合來參觀,休息的地方很充足。且飲水機旁設有手機充電站(以鑰匙鎖門),萬一拍照到一半沒電,至少還能補一點回來。如果天氣好,園區後方有寬闊的空間,適合帶孩子來活動,也是很好的打卡景點。其中我認為鶯歌陶瓷博物館最好的一點,是他們的參觀年齡層很廣,教育性很強,有許多關於陶、瓷、土的實用解說,對孩子來說是很好的課外知識及體驗。




█▒ 《世界的形狀》展覽介紹

展前須知

《世界的形狀》共分為4個展區,分別是

進型:土地共振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王言然 / 深土耳其藍--土耳其藍--白色 / 2022 / 半瓷土、色釉

王言然 / 深土耳其藍--土耳其藍--白色 / 2022 / 半瓷土、色釉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酒井博司 / 藍色志野壺 / 2021 / 陶

酒井博司 / 藍色志野壺 / 2021 / 陶

著重於人、物、環境3個面向,梳理土地紋理後所凝聚的地域特色。

簡單來說就是陶瓷易碎,運輸不易,所以出產陶瓷的地方會變成產業聚落,然後成為該地特有的文化。在這主題中也邀請國際藝術家參與,展出他們當地的陶藝,甚至是在國外的台灣藝術家,讓世界各地的作品相互影響,形成共振。


變形:媒材理路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增田敏也 / 低畫素電腦繪圖--距離感 / 2020 / 陶瓷

增田敏也 / 低畫素電腦繪圖--距離感 / 2020 / 陶瓷

基於陶瓷材料所觸發的媒材與跨界表現,陶藝生產技術是知識生產的過程。

意思是將陶藝創作融合新的媒材,發展出更多元的表現形式。因為新科技的關係,可以使用的材料越來越多種,使得藝術家在創作時多了更多早期沒有的可能,展現出不分型態及區域的創作活力。


無形:自然轉譯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劉榮輝 / 沄繪 / 2022 / 陶

劉榮輝 / 沄繪 / 2022 / 陶

取之於自然,因生存議題所產生,具有精神性象徵的造型。

創作主題的造型取之於自然景物,經由工序的重新排列組合,作品逐漸從使用上的意義,變成概念性的傳達,使其對社會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溯形:陶瓷之路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李康孝 / 粉青罐 / 2021 / 高溫陶土、白色泥漿、灰釉

李康孝 / 粉青罐 / 2021 / 高溫陶土、白色泥漿、灰釉

回顧歷史與文化的養分,呈現具有當代觀點的動能。

雖說「土」是陶藝歷史上的中心,但藝術家在創作時,也將民間文化、歷史痕跡,或是具有啟發性的思想等,加入現代社會當中。


陶瓷藝術的新視界

有別於在美術館或是畫廊中看到的藝術品,陶瓷藝術品算是非常少見的媒材,上面有提到是因為運輸困難的關係,陶瓷在運輸途中相比其他藝術品種類較容易破裂,且修復也難以回到原狀,所以要見到陶瓷藝術品,幾乎只能到當地的聚落。這次來參觀陶藝展,完全打破了對陶瓷的印象,過往認識的陶瓷只有白地藍花的青花瓷,外型及顏色沒有過多變化,就連拍賣場上的瓷器也千篇一律的都是青花瓷。但《世界的形狀》展覽中的所有藝術品卻讓我們看到不同的可能,也許是科技的進步、也許是許久沒有更新對陶藝的既定印象,藉著這次的展覽,改變對陶瓷的認識。


邏輯和批判性思考的啟發

從這個案例可以非常清楚的知道,隔行如隔山,因為就算身在藝術產業中,最常看的也是平面油畫、雕塑等這類型的作品,很少有機會看到陶瓷,所以我們不了解他們的進展到什麼樣的地步。猶如時下最夯的AI一樣,就算我們可以透過很多媒體報導的介紹認識Chat-GPT,但事實上就連它怎麼運作的,我們仍然一無所知,只知道要下指令,卻不曉得指令怎麼運用。所以有機會還是要多到各行各業的展場參觀,雖然不一定是最新的知識或技術,但透過這些展示,我們可以閱覽到其外觀造型、理念、作法與目的,並且以批判性思考其中的流程,強化我們邏輯思考以及觸類旁通的能力。


展出作品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朴星旭 / 月暈 / 2022 / 木頭、粉青沙器、環氧樹脂、鐵盤、舊抽屜

朴星旭 / 月暈 / 2022 / 木頭、粉青沙器、環氧樹脂、鐵盤、舊抽屜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朴星旭 / 月暈 / 2022 / 木頭、粉青沙器、環氧樹脂、鐵盤、舊抽屜

韓國藝術家朴星旭的作品,是本次展覽所有展區內個人最愛的,因為原作真的很好看,不論遠看、近看,都能發現不同樣貌的美。遠看時可以看到後方的玻璃透出陽光,剛好打在作品中間,光是佈置就已經讓《月暈》這件作品昇華到更高層次,而近看則可以看出像是骨牌一樣的單元片,緊密的排列在一起。還記得當時在現場欣賞的時候,把它看作是沒有指針的時鐘,隨著太陽、雲的移動,它也會因為入射角度不同,呈現多種變化,所以我在這件作品前,足足站了10幾分鐘,只為再看一次雲層半遮掩的那瞬間。

粉青沙器技法源自於韓國14世紀末,以高麗青瓷為主,其特點是在與青瓷相同或更灰黑色的胎面上浸漬或塗刷一層化妝土,然後進行裝飾,有鑲嵌、刻花、印花等技法。到了17世紀,朝鮮王朝的白瓷成為主流,粉青沙器逐漸消失在市場上。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安藤工 / 悠久 / 2021 / 陶、鐵釉、釉上彩、金彩、鉑

安藤工 / 悠久 / 2021 / 陶、鐵釉、釉上彩、金彩、鉑 / 轆轤成形 / 瓦斯窯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安藤工 / 悠久 / 2021 / 陶、鐵釉、釉上彩、金彩、鉑

日本藝術家安藤工的作品,這件被安排在近型的展區,遠遠看以為是哪一棟知名建築物,走進之後由上往下看才發現並不是,只是很像而已。只是作品上方的開孔,讓我聯想到綠建築,下雨天的時候,這些孔洞能不能透過什麼技術直接成為建築物的效益,原地轉換而不用透過水庫。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安藤工 / 悠久 / 2021 / 陶、鐵釉、釉上彩、金彩、鉑

另外要來介紹「轆轤成形」,其實這就是我們最常見到的手拉坯,俗稱「車做」或是「車陶」。先將陶土放在轉盤上,讓轉盤旋轉到一定的速度,以手將土拉高,製成圓形的坯體。

再來說到作品外觀及配色,底部比上半部還要窄,給人一種隨時會倒塌的感覺,顏色由藍逐漸變黃,彷彿是正要日出的剎那,而日出是每天必經的自然循環,不會有哪一天突然罷工,是否因為這樣,才取名為《悠久》呢?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小路光男 / 金月 / 2022 / 金箔、銀箔裝飾於燒製後的焦板、油彩

小路光男 / 金月 / 2022 / 金箔、銀箔裝飾於燒製後的焦板、油彩


鶯歌陶瓷博物館《世界的形狀》:小路光男 / 銀月 / 2022 / 金箔、銀箔裝飾於燒製後的焦板、油彩

小路光男 / 銀月 / 2022 / 金箔、銀箔裝飾於燒製後的焦板、油彩

日本藝術家小路光男的作品,這也是展場中個人很喜歡的,主要是它非常有日本風味,一看就知道這是日本藝術家,可能跟月亮的背景有關,很像是浮世繪裡常看見的海浪,只是這浪是用火燒製出來的。小路也說身為陶藝家,他非常喜歡觀察火的變化,無論是窯燒或是瓦斯爐,都是它取材的養分,完全顯現日本的職人精神,任何生活中的小細節都不放過。


這幾年看各國的聯展下來,發現韓國藝術真的很強,幾乎可以說是走在當代的非常前端,不論是藝術性、涵養,可以說是除日本外,他們的藝術在亞洲區就是第一名,2年前在臺南美術館展出的《漫遊韓國當代藝術》已經可以看出端倪,遠超其他亞洲國家的水準。




█▒ 值得參訪的原因

如果沒有來看《世界的形狀》,我想我對陶藝的認識永遠都會停留在青花瓷。所以我非常鼓勵來參觀,有時候我們必須藉著展覽的機會,來更新自己對產業的認識,不僅僅是藝術品,每個產業都一樣。到各式各樣的展覽館參觀,可以一次獲得該產業的最新動態,甚至是運用他的構思,發展在自己的產業上,變成一種創新,尤其是藝術展,因為在造形上可以提供許多參考,內涵也是,從中得到的觀點,進而改變生活方式、事業經營。


鶯歌陶瓷博物館:一樓陶土材質教學


鶯歌陶瓷博物館:釉上彩教學


鶯歌陶瓷博物館:釉上彩

一樓的後方,有完整的陶藝教學,另外,不得不說陶博館的友善設施做得很好,仔細看第一張圖的下半部分,還有盲人用點字,讓更多人都能夠認識「陶與土」,這個形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 展覽資訊

展覽名稱
《世界的形狀》Tangible World
展出藝術家 聯展
展出時間
2022/09/09 - 2023/04/16
展出地點
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新北市鶯歌區文化路200號
參觀費用
票價資訊
觀展時間
40-60分鐘(共分為四個展區)
媒材類型
陶、瓷

追蹤art dEEPFIND 找尋你要的藝術想像

⟼ IG看更多照片

⟼ FB資訊快速看

文章連結已複製
編輯精選
artdeepfind
art dEEPFIND

追蹤IG➻@artdeepfind ▬讓每一位參觀者、收藏家都能夠明白作品、展覽的內涵,同時也為畫廊及美術館從業人員提供不同層面的視角的藝術平台。▬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artdeepfind

最新發佈
Embrace art’s potential
In Art Imaginary,You'll Find On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