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大轎:民間信仰的藝術象徵
介紹完《向眾神致敬-宮廟藝術展》展覽後,看到神明的周邊產業時會特別注意,想知道他們究竟是如何透過「神明產業」賴以維生。然而疫情爆發後,許多宮廟暫時不能對外開放,也使得工作於此產業的人們,生活的維繫變的困難。此篇文章介紹永川大轎,透過他們的雙手搭建的神明轎子,以及二代經營的創新。
「永川大轎」的創辦人王永川先生於2022年10月逝世,台南近半數的廟宇神轎,皆出自他及他徒弟之手,此篇文章也介紹他的貢獻。
█▒ 木工到神轎製造:王永川先生的事業與文化影響
王永川先生國小畢業後,為了分擔家計,曾獨自到外做學徒,不過始終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索性回家跟著父親學木工,做桌子、櫥子、佛架等,才意識到這項技藝,好像是他的天命所歸,越做天分越被挖掘。
而「永川大轎」的開始,是1952年他父親退休之後,為了扶養仍年幼的弟弟妹妹,才在台南中西區神農街,租一間工作室,開始幫人做代工,規模也從一人神轎工作室,擴編成十多人的工廠,幾十個年頭過去,王永川先生製作的神轎遍及全台,培育的師傅更向外開枝散葉,延續榫接的傳統工藝,扛起神明坐轎之外,也撐起台灣民間信仰。
█▒ 民間信仰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對於台灣民間信仰我們都不陌生,雖然其形象並非全然正面,但每個人多少都會參與一些,例如學校校外教學、公司內拜拜、路上經過,然而,我們大多數人往往忽略了這些儀式中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配件。
就像一幅畫,第一印象只有畫布與顏料,但其實還有錶框、壓克力保護、紙箱包裝、掛畫線、螺絲等附加元素,才能讓作品在你希望的場所以完整的形態展現。
同理,神明產業也是一樣,不僅有人需要設計出神明的外觀,再透過雕刻實體化、上色、製作衣服,轎子、周邊配件,才形成我們在街上看到的繞境活動。
█▒ 永川大轎的創新
概念店
工廠旁設計了一個類似概念店的空間,將神轎、製作工具、文字紀錄、紀錄片等,再搭配解說人員,組合成一套詳細的知識性故事,讓民眾了解,榫接是什麼樣的技術,製作過程演變及使用媒材。(暫時已關閉)
我們來看他們是如何將傳統工藝,化為現代人較能接受的概念。
執事牌
模仿古代帝制時期的儀仗物,木牌多呈長方形狀,是神明出巡,象徵身分的牌位。
几桌
擺設禮器的木作長方小桌,常見做為香、花、茶、果、酒等,供盤的放置台做。
公案桌
神明辦公的案桌,桌上會有文房四寶。(蟒龍桌)
佛椅
神明的木作座椅,常見椅頭造型有如意手語龍頭。
請轎
也稱為請椅,供奉神明的大雕小轎,神尊尺寸較小,亦有保護作用。
文轎
有轎頂的神轎,轎形成長方形狀,四面木雕構件繁複多元,分別為宮匾、龍柱、花堵、內外八卦窗、轎底座、佛椅等組合而成,大小部件有上百件之多。
內部空間較小,外表秀氣儒雅,適合職階較高,小尺寸的神明乘坐。
武轎
無轎頂的神轎,僅有目標蟒龍桌裙與轎底座,轎形成四方形狀,外部空間較大,適合男性武將與大尺寸的神明乘坐,有大方威武之感。
神轎的主要框架、橫樑支柱用烏心石,因為硬度夠、支撐力好;雕刻面板幾乎都是樟木,也有檜木,所以可以雕出繁複的花紋;轎棍組用的則是進口九層仔(台灣已禁採),相當堅實且極富彈性。製作過程完全不使用任何一根釘子,全採傳統接合「榫卯」。
製作工具
製作轎子時使用的工具,都掛在牆上,這邊我認為可以說明工具的用途,畢竟這些大大小小的槌子、刀子,我們並不熟悉它們的功用。
在跟工作人員聊天的過程中,有跟他們請教一些問題,其中比較有趣的是設計圖誰畫的?
問:找你們製作的,會給你們設計圖嗎?比如花紋樣式、木材。
解說人員:有的廟宇會給我們設計圖,但占少數,大部分都是只有規格尺寸,他們再派人來現場挑木頭跟喜歡的花紋款式,然後回去問神明。
畢竟是神明的座駕,讓祂自己選也是合情合理。
最後,有個地方特別令人感動。永川大轎工廠內,還留有創辦人王永川先生的辦公桌,也許是他們家人緬懷的一種方式,不過在我看來,應是「精神永在」最好的證明。
王永川先生於民國98年獲得的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感謝他這一生的貢獻。
█▒ 從「永川大轎」到生活的目標:一堂不一樣的人生課
也許有人會疑問,為什麼會特別介紹「永川大轎」?傳統工藝與普遍認知的藝術之間可能有段距離。
我想,應是被那份純樸的堅持打動,從王永川先生的採訪影片中可以看到,他說:「可以過日子,有飯可以吃,沒有想過以後要如何如何。」
不是消極面對世界的態度,而是他真的將神明的委託,看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認為只要專心做好,其他的報酬他管不了這麼多。就像電影《三個傻瓜》中,藍丘說的:「追求卓越,成功自然會跟著你。」
即使你對「永川大轎」不感興趣或不太了解,這也無妨,因為筆者也談不上非常了解傳統工藝。
但台灣國寶王永川先生,的敬業精神對我來說是一堂寶貴的人生課程。
photo credit: art dEEPFIND
█▒ 參觀資訊
展出藝術家 |
王永川 Wang Yong-Chuan |
展出時間 |
展示間暫不對外開放 |
展出地點 |
永川大轎工藝:台南市中西區神農街130號 |
媒材類型 |
越檜 |
追蹤art dEEPFIND 找尋你要的藝術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