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瀏覽的是我們在Google的加速版網頁,你可以點選Logo回到主網站取得更多的資訊

松谷武判 Takesada Matsutani:用黏膠和石墨告訴你什麼是「時間與流動」

松谷武判(Takesada Matsutani),1937年出生於日本大阪,是擅長媒材實驗與不斷創新的當代藝術家。他與具體美術協會(Gutai Art Association)的關係,使他成為二戰後日本前衛藝術的重要人物。橫跨數十年的藝術生涯中,他的創作不斷演變,結合東西方文化的精髓,研究形式、物質、時間與空間的深層意涵。

「白色」的哲學與藝術:林壽宇的極簡主義

林壽宇(Richard Lin),1933年出生於台中霧峰,2011年於台中逝世,字木生、號丁山,又號汝傑,為霧峰林家後代。少年時期接受東方文化,後來赴英國就讀於倫敦綜合工藝學院(今西敏大學),專攻建築,同時開始他的繪畫創作。

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名和晃平的PixCell創作

名和晃平(Kohei Nawa)是以雕塑和裝置藝術知名的日本當代藝術家,1975年生,畢業於京都市立藝術大學,並在該校完成博士學位。他的創作經常採用玻璃珠、矽膠、油漆等不同材料,把日常物品變成螢幕裡面才會看到的視覺效果,最具代表性的系列是「PixCell」(這是他自己創造的單字,結合像素Pixel、細胞Cell),在這些作品中,他把玻璃珠覆蓋在動物標本表面,創造出一種類似數位像素的質感。

台灣藝術家陳澄波的創作與歷史 :時代與藝術的交錯

陳澄波 Chen Cheng-Po(1895年-1947年)是台灣日治時期的藝術家,是台灣現代美術的前輩。出生於嘉義,年輕時在日本留學,並在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學習油畫,他的作品以描繪台灣的自然景觀與城市風光為主,特別擅長運用明亮的色彩和細緻的筆觸,展現台灣的「地方色彩」。

台灣雕塑大師:楊英風 Yuyu Yang

楊英風(1926-1977),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1947年,楊英風回到台灣,隔年考進台灣師範大學藝術系,不過1949年國共內戰的爆發,他與家人失去聯絡,將近26年沒有消息,在長期的戰亂和經濟困難中,楊英風沒能完成學業,而是加入了《豐年》雜誌社擔任美術編輯。

美國雕塑家:羅娜.龐迪克 Rona Pondick

羅娜.龐迪克(Rona Pondick)出生於1952年,1977年自耶魯大學藝術學院畢業,是美國當代藝術家。她在超過四十年的創作生涯裡,受到多達五十個國際知名美術館與機構的典藏,如包括紐約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龐畢度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等,獲得許多國際獎項肯定。

瑞士當代藝術家:米里亞姆.卡恩 Miriam Cahn

米里亞姆 · 卡恩(Miriam Cahn)出生於1949年瑞士巴塞爾(Art Basel的舉辦地點)的猶太移民家庭,她以非常強烈的政治和性別主題聞名,且畢生致力爭取性別平權。自1970年左右開始,當時適逢二戰結束的嬰兒潮,卡恩的作品就一直與女性主義有關,也經常有戰爭和身體的主題,像是在反抗當時世界的不滿、迫害。

台灣藝術家陳正雄 Cheng-Hsiung Chen:紀錄平凡生活的藝術家

臺灣雕刻藝術家,1942年出生於台南安平,從小接觸廟宇雕花與神像製作,1960年代開始自我摸索藝術道路​。創作靈感主要來自於對故鄉的深厚情感,作品題材廣泛,包括安平海岸的漁夫、廟前下棋的老人、吹奏南北管的樂手們。

台灣藝術家韓旭東 Han hsu-tung:8位元風格的雕塑

韓旭東臺,灣藝術家,以其獨特的木雕創作著稱,1962年出生,畢業於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是一位從來沒有學過藝術的藝術家,也未曾受過雕刻訓練,雖未曾接受正規的藝術或雕刻訓練,但通過長達三十年的自學和實踐,創作出超過400件精細的木雕作品。

義大利藝術家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Amedeo Modigliani:肖像畫大師

亞美迪歐.莫迪里安尼 Amedeo Modigliani 1884年生於義大利,1920年在巴黎過世,只活了35歲的時光,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畫家與雕刻家。

台灣藝術家廖繼春 Liao Chi-Chun:現代繪畫的先驅

廖繼春, 台灣著名藝術家,出生於1902年,1976年逝世。他的藝術旅程始於1922年,從台灣省立台北師範學校(即現在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畢業。之後前往日本進入東京美術學校(今東京藝術大學)深造,1927年畢業後返台。他的作品多次於台展榮獲特選,甚至四度入選日本著名的帝展,在台灣和日本的藝術界獲得廣泛認可。

藝術家 | 日本 | 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

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1984年生於日本東京澀谷,自2007年起在紐約布魯克林從事藝術創作。早期作品受社交媒體圖像啟發,被稱為「數位印象派」。後期作品受紐約布魯克林潮流文化和塗鴉文化影響,深受日本傳統美學(如浮世繪、書道)啟發。

中國藝術家任哲 Ren Zhe:雕塑中的力量與美

任哲Ren Zhe,生於1983年,中國當代雕塑家,北京清華大學美術雕塑系畢業,同時也是中國雕塑學會的董事,北京市政協委員,以及烏干達-藝術世界巡迴的青年文化推廣大使,作品在國際藝術市場廣受讚譽,多國展出。

元永定正 Motonaga Sadamasa:具體派的滴畫藝術家

元永定正Motonaga Sadamasa,1922年出生於日本伊賀市,未接受正規藝術教育的素人藝術家。元永定正於1955年至1971年間是具體美術協會(Gutai Art Association)的成員,他的藝術生涯早期多採用有機材料進行創作實驗,如岩石和水,因此創作了一系列戶外裝置作品。

台灣藝術家洪通 HUNG TUNG:民間藝術的代表

洪通(1920-1987),臺灣素人畫家,生於臺南縣(現改制為臺南市),位於南鯤鯓的小漁村,父親在他出生前便已過世,母親也在他4歲的時候離開,小時後便由阿嬤與叔叔帶大,家境並不樂觀,年幼的洪通需要替人放牛,賺取生活費。

韓國藝術家金官泳 Kwan-Young Kim:單色畫藝術

金官泳1976年出生於韓國首爾,他在弘益大學接受雕塑專業的教育,不過追求藝術的夢想不止於此,金官泳遠赴義大利米蘭,進入布雷拉美術學院(Accademia di Belle arti di Brera)學習繪畫。這段跨文化的學習經歷豐富了他的藝術視野,也為日後的創作提供了深度。

日本藝術家田中敦子 Atsuko TANAKA:具體派的女性力量

田中敦子 Atsuko TANAKA,日本藝術家,1932年2月10日出生於日本大阪,2005年12月3日在奈良逝世。作品經常使用合成樹脂壓克力、合成樹脂瓷漆,以光滑的質感和鮮豔的色彩呈現,靈感來自於電路圖中的無數圓圈及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