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術的地標:全球最值得關注的10大雙年展
「雙年展」(Biennale)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展示各類當代藝術,包括視覺藝術、建築、電影、舞蹈、音樂及戲劇等領域。該術語源於義大利語「biennial」(每兩年),並由1895年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普及,成為全球類似展覽的典範,促進文化交流並突顯藝術界的新興趨勢。
「雙年展」(Biennale)是每兩年舉辦一次的大型國際藝術展覽,展示各類當代藝術,包括視覺藝術、建築、電影、舞蹈、音樂及戲劇等領域。該術語源於義大利語「biennial」(每兩年),並由1895年創辦的威尼斯雙年展(Venice Biennale)普及,成為全球類似展覽的典範,促進文化交流並突顯藝術界的新興趨勢。
讀者們可以想一下,為什麼要用彩虹色系,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聯嗎?是呈現人的多樣性跟包容,還是各個顏色代表的情感,又或是藉著視覺刺激,引導我們的創造力、想像力?
各位讀者最關注的,應該就是眾多畫廊之中,有哪幾家的作品不錯,是值得去到他們攤位看看的。畢竟看這麼多不認識的藝術家是非常累人的,為了減少讀者來回的時間,可以參考art dEEPFIND推薦的畫廊!
《烽火少年》是楊英風在台師大德群畫廊的展覽,主要介紹楊英風從師院到豐年時期的作品。楊英風,1926年出生於台灣宜蘭縣。從小他就對畫畫表現出了天賦,8歲開始學習繪畫,15歲隨父母前往中國的一所日本學校,進一步學習繪畫和雕塑。
日本藝術家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在台灣的第一個大型展覽,本次展覽主題《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有幾個不同層面的涵義,一是「畫龍點睛」的傳統概念,透過其飛濺的動感創作形式來表現;二是Spiritual Blue,據說是山口歷自創的一種藍色,這個藍色也是本次展覽中的一大重點,許多作品都圍繞此藍色延伸。
文心藝所(Winsing Art Place)的Abraham Cruzvillegas展覽的作品是目前看過最充分展現「在地」特色的,其中包含藝術家成長的墨西哥地理、歷史,以及文化。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國際學習機會,在台灣的求學途中甚少有機會接觸墨西哥的各種文化(可能只知道亡靈節,不然就是被一旁的美國光芒蓋過),藉著此次展覽,了解墨西哥的發展歷史。
《寫意人生》是盧淳天(No Sooncheon)2023年的個人展覽,作品多為鐵線或是鐵板構成的人物,而人物的表情像是孟克的《吶喊》,眼睛瞪得大大的,嘴巴也張得開開,彷彿看到什麼不可思議的事情,或是覺得自己的人生為何如此匪夷所思。但轉念想想,不如就這樣吧,輕鬆一點、瀟灑一點,不要太過實事求是的真實,畢竟寫意的人生比較自由。
《The broken Seas》是胡安.薩摩拉(Juan Zamora)的個展,這次的作品包含繪畫及裝置,主要講述「心碎症候群(Broken-heart Syndrome)」,又稱為章魚壺心肌症。這種症狀因驟然的情感衝擊或劇烈的心理變化引起,表現為心臟疼痛、心跳加速和呼吸困難,如不及時治療,有可能導致心臟衰竭,甚至突然死亡。
《擊.熾》展覽CORE:MADARA MANJI solo exhibition,以幾乎消失的「技術」作為藝術品,是希望「木目金」的技術能夠傳承下去,不要斷在現代、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下,證明古典美學也能反映現代的社會變動及新潮流。
《暮光的植栽者》展覽是李怡萱的個展,描繪父親種植的植物,讓它們擬人化成為畫面中的主角,如小精靈般潛藏畫面的各個角落,述說在菜園中成長的故事,並且加入「家」的概念,讓傳承的精神更具體。
「潛意識獨白」是德國藝術家魯普雷希特.馮.考夫曼(Ruprecht von Kaufmann)在台灣的首次個展,主要講述Covid-19的這段期間,他感受到的社會狀態,有人被孤立、有人經歷巨大壓力、有人再建立崩毀後的新秩序,人們每天在疫情的艱難下遊走,回到床上後,又潛入夢境內繼續向前的故事。
ART TAIPEI 2023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觀展動線推薦|眾多畫廊之中,有哪幾家的作品不錯,值得去到他們攤位看看的呢?首先攤開平面圖來看,為了減少讀者來回的時間,我們按照平面圖來規畫今年art dEEPFIND推薦的參觀路線!
《邊界》是徐永旭的個展,主要展示以瓷土作為媒材的藝術品。從2006年開始,徐永旭投身瓷土創作,目的是想挑戰人們對「陶瓷」那種堅硬又脆弱的印象。
《1932》是賈恩卡洛 · 東諾尼(Giancarlo Tognoni)的個展,也是他的出生年分。這次的作品多為抽象作品,卻又能看出現實中的物件,彷彿在畫有形的物體,但手無法捕捉的事物,猶如描繪夢中看到的一切,當早上起來時,記憶已經模糊了,只剩下拼圖般的碎片。
雄獅星空《當我們愛這個世界》展覽,透過對動物的觀察以及生態的瞭解,讓自己經常保持在與自然有高度的連結。而創作動物紙刻,是還原自己喜愛動物的初心,讓來欣賞的人,也能從他的作品中感受對動、植物的愛。
《Nightfall入暮》是葡萄牙藝術家,喬哈.加百列(João Gabriel)的台灣首次大型個展,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次展出的許多作品,都在嘗試展現日夜交替時的光線,這個時間點的光線朦朧、還帶點神秘的特質。
「所羅門王之歌 The Song of Songs of King Solomon」全集是曜畫廊舉辦的夏日國際版畫展之一的展覽。自2019年開始,曜畫廊就持續展出原創版畫作品。第一屆由台灣版畫之父廖修平,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米羅、達利呈現;第二屆是米羅晚期的石板作品「烏布童年系列」;第三屆是夏卡爾的玻璃馬賽克之作「耶路薩冷之窗系列」
美國藝術家羅娜 ‧ 龐迪克(Rona Pondick)在亞洲區的首次個展,她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當代雕塑家,作品大約每10年會經歷一次風格轉變,從使用鞋子、奶瓶、牙齒到自己的頭顱,藝術形式豐富多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