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瀏覽的是我們在Google的加速版網頁,你可以點選Logo回到主網站取得更多的資訊

山口歷《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日式匠心精神

日本藝術家山口歷(Meguru Yamaguchi)在台灣的第一個大型展覽,本次展覽主題《THE UNDERGROUND SPIRITUAL BLUE》有幾個不同層面的涵義,一是「畫龍點睛」的傳統概念,透過其飛濺的動感創作形式來表現;二是Spiritual Blue,據說是山口歷自創的一種藍色,這個藍色也是本次展覽中的一大重點,許多作品都圍繞此藍色延伸。

白石畫廊《後具体:解放の撞擊》:藝術家的自由探索

《後具体:解放の撞擊》展覽是5位藝術家的聯展,本次展覽作品數量約25件,入口處有中英文說明,全部作品皆為平面創作。

斑萬字《擊.熾》:復興日本江戶時代的木目金技術

《擊.熾》展覽CORE:MADARA MANJI solo exhibition,以幾乎消失的「技術」作為藝術品,是希望「木目金」的技術能夠傳承下去,不要斷在現代、當代藝術的表現手法之下,證明古典美學也能反映現代的社會變動及新潮流。

徐永旭《邊界》:從脆弱到堅韌的藝術之旅

《邊界》是徐永旭的個展,主要展示以瓷土作為媒材的藝術品。從2006年開始,徐永旭投身瓷土創作,目的是想挑戰人們對「陶瓷」那種堅硬又脆弱的印象。

賈恩卡洛.東諾尼《1932》:模糊記憶的藝術表達

《1932》是賈恩卡洛 · 東諾尼(Giancarlo Tognoni)的個展,也是他的出生年分。這次的作品多為抽象作品,卻又能看出現實中的物件,彷彿在畫有形的物體,但手無法捕捉的事物,猶如描繪夢中看到的一切,當早上起來時,記憶已經模糊了,只剩下拼圖般的碎片。

João Gabriel《Nightfall入暮》:模糊人物中的清晰情感

《Nightfall入暮》是葡萄牙藝術家,喬哈.加百列(João Gabriel)的台灣首次大型個展,取這個名字,是因為這次展出的許多作品,都在嘗試展現日夜交替時的光線,這個時間點的光線朦朧、還帶點神秘的特質。

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夏日國際版畫展》:所羅門王之歌全集

「所羅門王之歌 The Song of Songs of King Solomon」全集是曜畫廊舉辦的夏日國際版畫展之一的展覽。自2019年開始,曜畫廊就持續展出原創版畫作品。第一屆由台灣版畫之父廖修平,西班牙藝術家畢卡索、米羅、達利呈現;第二屆是米羅晚期的石板作品「烏布童年系列」;第三屆是夏卡爾的玻璃馬賽克之作「耶路薩冷之窗系列」

《Rona Pondick個展》:探索藝術的震撼與魅力

美國藝術家羅娜 ‧ 龐迪克(Rona Pondick)在亞洲區的首次個展,她是在國際上享譽盛名的當代雕塑家,作品大約每10年會經歷一次風格轉變,從使用鞋子、奶瓶、牙齒到自己的頭顱,藝術形式豐富多樣。

倉崎稜希《痕跡之庭》:彈指之間的生命藝術

《痕跡之庭The Garden of Traces》,是倉崎稜希Ryoki KURASAKI透過火焰燃燒油畫與融化蠟製畫框後,仍然殘留在畫面上的作品。

Willy Verginer《The Lost Garden》:環境與科技發展的平衡

《The Lost Garden》是義大利威利 · 維傑納(Willy Verginer)的個展,作品主要以菩提木(椴木)作為主要的雕刻媒材。Willy是長期關注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影響的藝術家,所以這次的「The Lost Garden」以亞當夏娃出走伊甸園的寓意,反映人類當前的行為。我們要如何在人類的生存空間、自然環境、科技發展這三方間做取捨,並且達到平衡?

Peter Opheim《探險家與他的同伴》:全方位欣賞的藝術

這次的展覽是彼得 · 奧普海姆Peter Opheim個展,主要展出像是動物的油畫。彼得說他覺得自己像是一個不同的人,會因時間地方切換不同人格,所以有這次的創作。確實我也從這次的作品中,看到有些作品,有多個欣賞角度。

王筱雯《光體》:海底旅程中的視覺與聽覺藝術

「光體」個展是王筱雯歷經4年的作品,主要展出未被人類開發的海洋發光動物,每一件作品都是用「環保」線材手工編製,再上螢光塗料而成,這些作品在有燈的情況下是看不出區別的,概念就像是螢光棒,只適合在黑暗的空間中展出,展場內還有播放海裡才能聽到的聲音,從視覺到聽覺有很完整的沉浸式體驗。

任哲《坐觀雲起》:融合西方雕塑與東方武術的藝術

任哲,一位新世代的雕塑家,將在10/9展出他從2006年至今的創作成果,這15年的創作旅程,包含了從早期的鑄銅作品到最新的不鏽鋼系列。現在市場上多數受到西方潮流影響,年輕人較偏向觀看以及收藏西方現當代,任哲的作品則讓人體會到東方的神韻和西方現代地結合。

Haru K《親愛的我把食物變大了》:現代山水畫的藝術

1988年的首爾奧運,對韓國本土文化有巨大的衝擊,西方的東西大量湧入,使得人們迷失在外國月亮比較圓的環境中。生於這個時代的Haru K,思考著大環境的國際化對本國文化的影響,漸漸的他發現傳統山水畫已經越來越少藝術家願意嘗試。

米里亞姆.卡恩《LEIB/BODY》:女性議題的藝術表達

米里亞姆.卡恩 Miriam Cahn的個人展覽《LEIB/BODY》訴說性別的不平等待遇,1989年美國紐約的Guerrilla Girls游擊隊女孩,製作了一張海報:<是不是女性只有脫光了才能進入大都會博物館>抗議在現代美術館中,不到5%的女性藝術家。